“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在丰满区卫健系统,有这样一位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却是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人。他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无私奉献,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上,他永远改变不了那种“不干则已、干则一流”、不甘平庸的秉性,勤奋上进、刻苦好学,他用满腔的真情大爱,给予病患水的滋润、阳光的温暖;他以无悔的默默奉献,践行了一粒粮食的责任、坚守着一颗螺丝钉的岗位。他,就是吉林市丰满区医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建夫同志。
行医36年,他曾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好人”、“江城好人”、“最美健康卫士”、 “感动江城人物”、丰满区劳动模范、丰满区优秀人大代表、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桂冠。
一、勤学习、苦练功,做勤奋上进的模范
张建夫,男,1965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丰满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委员,吉林市医学会普外科学会理事,吉林市劳动能力鉴定组专家,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丰满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委员。作为一名医院院长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深知只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硬。张院长是我院普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三十几年如一日,刻苦学习医学新知,努力开展医学科研,时刻想着为病人解除痛苦。尤其是当今社会,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要求医生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张院长认为:做为一名医生,光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此,他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平时能够严格自我要求,自加压力,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认识,紧跟时代的脚步,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他常年订阅医学学术期刊,一有空闲时间就翻看业务书籍,查阅医学文献,从中汲取医学理论的精华。他常对同事说,“一次性学习时代”难复存在,人们已把终身学习当作21世纪首选的生存策略,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必须常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动把学历教育延伸为终身教育,把阶段学习延伸为终身学习,树立了全新的学习理念。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2002年他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2003年至2005年被北大推荐到北大深圳医院从事普外科医生工作,始终掌握学科动态及前沿技术。他还加入了吉林市医学会普外科学会,担任吉林市伤残鉴定组专家。通过与省内外的沟通和交流,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使得一些先进的治疗和管理理念得以在医院开展。他在我市外科领域率先开展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PPH吻合器手术治疗各种痔及直肠粘膜内套叠、直肠前凸等。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发表了“用自行研制的腹腔套管针行CAPD腹腔植管术的临床研究获吉林市学科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超声导向经层置管引流药物冲洗治疗胰腺假性囊肿获吉林省卫生厅颁发的新技术奖”;“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注射液获发明专利证书”;“浅谈医院应用关注医患关系”中华新医学,第一作者;“经半月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论坛,第一作者。并在《吉林名人》杂志及吉林市江城日报、晚报上分别刊登过他的先进事迹。
近几年,丰满区医院在他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吉林省内享有很高的盛名。他遵循“质量建院、科学管院、勤俭办院、从严治院”的宗旨。不断加大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新建2570㎡的急救中心医疗综合楼,创下了卫健系统30年无大型基建工程的记录。强化医疗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服务质量,更新设备、拓展业务领域、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填补区内卫健系统空白达10余项,逐渐打造出了普外科腹腔镜微创技术、骨科、中医软伤科、康复理疗科、血液透析中心、内镜诊疗中心、三氧治疗中心、疼痛科等特色科室及先进技术,使得丰满区医院在同行业中成为佼佼者。如今,医院整体管理更加规范、布局更为合理,科室更加齐全、服务更加温馨,功能更加完善,幽雅的就医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让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丰满区医院普外科在他的带领下,完成各级各类手术数万例,从未出现一例医疗事故。外科疗区从每月做十几台手术增长到现在70台。从最初的只能做普通外科手术,到现在能做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胆道手术、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甲状旁腺瘤手术等。手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填补了丰满区一项又一项空白。作为丰满区医院的业务骨干,一名共产党员,他成为院内的楷模与标兵。他以高超的医术和让人信服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口碑。
二、舍小家、顾大家,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当医生就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所以,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只要患者需要,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双休日,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寒冷冬夜,他随时都是一名操刀手。他和蔼可亲,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是医生的楷模。
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呵护生命和健康的卫士,做医生就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从医三十多年来,张院长始终以此作为行医的根本准则。近几年来,尽管行政事务性工作不断增多,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出专家门诊并且为病人做手术,每遇危急重病人,总是亲临现场指挥并参与抢救。一次,医院来了一名急腹症患者。这位名叫李景亮的47岁男性患者,来自二道乡的一个小山村。此前患者多年反复呕血,黑便,不仅是平日里生活上麻烦,此刻生命也受到了威胁。临床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需要手术治疗。谁上?现患者已经出现严重腹水,手术不仅难度大还具有极高的危险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救死扶伤,此刻需要医生“救死”的时刻到了,张建夫没有犹豫亲自主刀,为患者做了脾切除断流术。手术非常成功,病人恢复正常生活。“人心都是肉长的”,李景亮只要来市里都会到医院来看望他,还不时为他带来些自己家的土特产。这不是受贿更不是索贿,而是他用自己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收获的硕果,作为医生这是至高的荣誉。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了,他身为丰满区医院班子带头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主动担当,以身作则,夯实责任,落实细节。全力配合区卫健局党委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确保春节假日期间医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大年初二,上级要求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到瑷大公路对进城车辆里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这是防止疫情扩散的第一道关口。接到任务后,他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进行了严密部署,他带领体温检测组的医务人员,每天穿行在车辆穿梭的公路上,不惧个人安危,不分白昼黑夜,亲自指挥现场、沟通协调。大年初七,丰满区医院接到上级指令,为避免接诊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所有发热门诊中必须加装卫生间。接到指令,张建夫迅速部署,立即施工。发热门诊的改造,一波三折,施工人员得知我们在改造发热门诊,全都吓跑了,只剩经理一人,为不影响接诊,发热门诊的改造工作连夜进行,张建夫也跟着施工人员一直忙到工程结束。“面对面接诊发热患者,全程陪同发热患者到上级医院检查,测温中接触那么多的外地返吉人员,这些你都不害怕吗?”听到这一连串的发问,张建夫斩钉截铁地说:“疫情面前,医生就是不拿枪的战士,只有勇往直前,没有其他选择。”吉林市《江城晚报》刊登了张建夫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
三、讲党性、重医德,做德技双馨的模范
三十几年来,张建夫同志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并发扬了医疗行业刻苦严谨,求真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勤勤恳恳,工作上尽职尽责,不为名利。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兢兢业业,乐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张建夫同志时常这样说,一切荣誉都无足轻重。因为他明白,为事业无私奉献,为群众尽心服务,是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他本着这一职责,培养出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品质。他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始终做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谈到他最大的心愿时,他说,“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要把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多为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减轻负担。”质朴的话语闪现着崇高的医德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款款深情。
这就是张建夫同志,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他不凡的业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医者大爱在平凡的岗位上永放光芒!